通过白名单、线下审批调整等未以系统审批结果为依据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的,对相关人员免除调查、审查、审批责任。( )
市县级行社业务人员存在化整为零、内外勾结或串通借款人骗取贷款,伪造或参与伪造调查、审批等材料,明知客户提供材料虚假仍上报审批等违规行为的,均应按照《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有关条款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
风险分类原则中的及时性原则,按照债务人履约能力以及信贷资产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分类结果。在定期进行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应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调整分类结果。( )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十二项量化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对于审慎性原则的描述更为清晰,即对于风险分类不确定的资产应当“从低”确定分类等级。( )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十二项量化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中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取决于农村信用社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的独立判断。农村信用社对影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根据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这体现了信贷风险风险分类的审慎性原则。( )
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时应区分信贷资产种类, 采取差别化分类方法,分类操作。根据对象不同,将全部信贷资产划分为两类:个人资产和对公资产。不同种类信贷资产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类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 )
农村信用社对非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应加强对债务人第二还款来源的分析,以评估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重点考察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偿付意愿、偿付记录,并考虑金融资产的逾期天数、担保情况等因素。( )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十二项量化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要求大中型企业信贷资产要在对债务人财务、现金流量、非财务分析、担保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类。( )
农村信用社对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只在审慎评估债务人履约能力和偿付意愿基础上,进行逐笔分类。( )
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时,可疑类资产的核心定义为:债务人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或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信用减值。( )
正常类信贷资产的基本特征为:一切正常,其中正常四级为: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 在本机构信用记录良好,还款意愿良好,近两年内一直能够还本付息,虽然在本机构开立的结算账户中经营性资金月均流入额小于授信总额5%,但没有客观证据表明本金、利息或收益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
为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风险敏感度和前瞻性,根据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按照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具体划分为十二级量化标准,其中前八级为正常信贷资产。( )
可疑类信贷资产基本特征:缺陷明显,已发生信用减值。( )
可疑二级: 债务人已经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或信贷资产已发生严重信用减值。具体划分标准: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在270天以上,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或动用其他还款来源,信贷资产也肯定要形成严重损失。 ( )
损失类信贷资产基本特征:肯定损失,已发生显著信用减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