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一本写有实验原始记录的笔记本封面被细菌污染,最适宜的消毒方法是紫外线照射( )
75%乙醇是生化实验室常用于皮肤或普通实验器械的消毒液( )。
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本土食用性生物、牧草和放射性核素指示体生物的监测( )
移液时,当有生物污染性物质溅出,为防止扩散应立即用浸过消毒剂的布或纸处理,然后将被污染的物品进行高压消毒( )
辐射灭菌法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燃烧等方式( )
对于现场液体泄漏应及时进行覆盖、稀释、收容、处理。( )
在毒性气体浓度高,毒性不明或缺氧的可移动性作业环境中应选用隔绝式供氧式呼吸器( )。
(T)易燃液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
生物采用后,运输时一层包装要求用保存标本的原始容器(外螺旋管),需将盖口密封。二层包装可采用专用二级包装桶或耐高压塑料袋。三层包装将密封好的第二层包装放入运输包装盒,要有保持冷藏低温功能。( )
(T)生物洗消时,楼内和物体表面:漂白粉、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等溶液喷洒;楼外和街道:先用温和的去污剂固定和浓缩芽胞等污染物,后用消毒剂喷洒处理;环境、土壤:喷洒消毒药物、火烧、铲除。媒介生物:杀虫剂、消毒粉、火烧、掩埋。缺水时的消毒:直接喷洒漂白粉(对土壤芽胞无效)( )
污染区和疫区经过消杀灭处理后,现场布点采样,自然菌经消毒处理减少100%,才可以宣布救援终止( )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等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原因发生泄漏和扩散而导致人员急性中毒或伤害以及其他社会危害的事故成为化学事故( )
化学事故按事故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分为一般化学事故、重大化学事故、特大化学事故、特别重大化学事故。( )
化学事故类型分为空气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地面污染型( )
(T)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主要任务控制危险源、抢救中毒人员、对事故危害进行评估预测、对污染区进行实时监测、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现场清除和消毒这几个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