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的采暖供应应以( )为主要热源,在工厂区附近,应充分利用( )。 I. 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 II. 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余热 Ⅲ. 工业余热和废热 IV. 日常生产所产生的余热
城市新建的住宅区, 在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废热可资利用的情况下, 应建以集中锅 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集中锅炉房的单台容量不宜( ),供热面积不宜小于 10 万 m2。对于规模 较小的住宅区,锅炉房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 )。 I. 小于 7.0MW 11. 小于 6. 0MW 111. 小于 5. 0MW IV. 小于 4. 2MW
我国严寒和寒冷~t11xE,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累计 13 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 5℃的 天数, 一般都在( )天以上,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地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
为了满足住宅建筑节能( )的目标,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小于等于 0. 30 时,无论是采用内保温还 是外保温,基本都能实现;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大于 0. 30 而达到 0. 35 时,采用外保温墙体能够达 到,而采用内保温墙体,节能投资占工程造价的百分比将接近 10%。
民用建筑( )和( )是评价建筑物能耗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这两个指标既可按单位面积, 也可按单位体积来规定,耗热量指标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有关, 而与采暖期天数无关, 而且也不 必采用采暖期度日数进行计算。 I.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Ⅱ. 空气渗透耗热量指标 Ⅲ. 建筑物采暖耗煤量指标 Ⅳ. 围护结构的外窗遮阳系数指示
建筑物朝向对太阳辐射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都有影响。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东西 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传热耗热量要比南北向的高( )左右。建筑物的主立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会 使空气渗透耗热量增加。
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一 5. 0℃的严寒地区, 建筑物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 以 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如果不采取保温措施,则外墙内侧墙面,以及室内墙角部位易出现( ) , 墙角附近地面有( )现象,并使地面传热热损失增加。1. 结露 2. 返潮 3. 冻脚 4. 发霉
在内保温条件下,混凝土梁,柱等周边热桥, 能使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比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 增加 51%-59%;在外保温条件下,这种影响仅为 2%一 5%。平屋顶一般都是( )结构,而且保温 层较厚,故不考虑这种影响,但对夹芯保温和内保温的墙体则要充分考虑。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户(包括阳台门),其气密性等级, 在 1~6 层建筑中, 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健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 )水平; 在 7—30 层建筑中,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 )水平。1. I 级 2. Ⅱ级 3. Ⅲ级 4. Ⅳ级
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布局和设计, 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严 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 ), 当不能满足规定时, 必须按蚣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 l 89—2005)第 4. 3 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 我国建筑气候分区分为 5 个区, 分别为: 严寒地区 A 区、严寒地区 B 区、 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其中吐鲁番属于( )。
公共建筑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 ),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按《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 4-3 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 面积的 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 )建筑的外门宜设置门斗或应采用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 )。当窗(包括 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 0. 4 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 )。
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