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这表明(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助于(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主题是( )。
有一首歌曲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尽管在全球疫苗行业中起步较晚,但我国把政府和民间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以期更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用2个月的时间以“战时速度”建成了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我国于2020年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在医务人员、防疫人员等特殊人群中,率先建立起免疫屏障。事实证明( )。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为我国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谈到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关于文化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是(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学到了知识,及时地学以致用,不也很快乐吗?”这句经典告诉我们( )。
我国西部某乡村,通过实施“互联网十农村”工程,短短五年时间,人均年收入从不到3600元提高到8000元,把一个偏远的乡村打造成数字乡村,成为当地引领乡村振兴的标杆。对该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强调( )。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1949年6月,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改革开放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抉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