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根抽换桥枕应在实际锁定轨温+10℃~-20 ℃范围内进行,起道量不应超过( ) mm。
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160km/h≥υmax >120 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 )根。
80 km/h<υmax≤120 km/h 正线,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中,高低的临时补修标准为( )mm。
混凝土枕纵向通裂,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mm达到失效标准。
线路上冻起高度超过( )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10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混凝土枕承轨槽压溃,深度超过()mm达到严重伤损标准。
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线路设备大修以( )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
80 km/h<υmax≤120 km/h 正线,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中,轨向(直线)的临时补修标准为( )mm。
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
线路车间的管辖范围正线延长单线以60~80km为宜,双线以( )为宜。
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不作递减。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规定,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 )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 mm,达到辙叉重伤标准。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30m。
正线、到发线上的道岔、绝缘接头、桥梁(明桥面)前后各( ) m地段,应增加防爬设备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