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生命至上、(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实施。
各级消防救援队伍( )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第一责任人,现场指挥员(训练组织者)为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助理)具体负责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监督工作。
每逢重要任务、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季节转换、入职选退等特殊或敏感时期,以及发现安全隐患、发生事故后,应开展( ),明确安全防事故措施与要求。
进行侦察、攻坚及非常规灭火救援行动时,应由( )带队,现场最高指挥员应明确各段任务分工,站指挥员应掌握本站人员位置及作战任务。
当火势突破建筑外壳时,应设置安全警戒,警戒区域半径不小于着火建筑物高度的( )倍,禁止任何人员靠近。
传染性疾病场所,应按( )标准要求进行专门防护。
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应采取( )和防爆炸保护措施。
在高空或有坠落风险环境作业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专用头盔、( ),携带安全绳,配备防坠落辅助部件等器材装备。
金属、混凝土、玻璃等物质破拆场所,应佩戴( )、防尘口罩等防护装备。
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停靠在便于观察、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安全位置,车头朝( )方向。
进入易燃易爆等高危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 ),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
在打开车门前,应注意观察车门周边情况,避免与来往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并尽量从靠近( )一侧开门下车。
处置公路隧道灾害事故时,一般情况下车辆应停放在( )。
开展交通道路灭火救援时,救援车辆原则上应停靠在距离事故点车辆不少于( )米的位置,且跨路斜停(车尾靠近来车方向)。
在道路救援时,一般道路实施警戒时,警戒距离不少于( )米。